非常感谢主席先生的介绍,在工作了二十年,也谈不上资深的经济学家,不是对国际上民营企业的发展也包括在国内,我本人也从世界银行请了5年假,在国内民营企业做了几年的老总,所以对民营企业的发展也有一些体会,今天我演讲的题目叫“投资环境与城市竞争力”,在座的都是各地的市长和领导,和国内的一些资深的专家,我在这里讲的可能大家实际上在工作中的体会可能比我更深,我想在这里我主要是想给大家提供一个如何思考城市竞争力这个问题,提供一个框架。
演讲我想主要把重点放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什么是城市的竞争力的问题?第二个是投资环境与竞争力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在最后我也会提出几个问题,供大家一起来讨论。在昨天咱们一天的会议里面,蒙代尔教授和我的朋友黄海洲先生都谈到了目前国际上发展的几大趋势,这几大趋势里面有两大是我想跟城市竞争力有关系的。第一是全球化的加快,第二是城市化的加快。实际上我们从一些基本的素质也可以看出来,大都市、大城市在今后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是越来越重要。这个是全世界拥有500万或者500万以上人口的一个城市的分布,从1950年到2010年的,大家可以看到城市大都市发展的速度是非常惊人的。实际上在OECD国家里面,当然这些国家相对比较小,在这些大都市的国家里面,经济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给大家举几个例子,像布达佩斯,韩国的汉城,这几个城市的GDP,占到这些国家的50%以上,一个城市将近占到一个国家的一半,这个也是一个大都市的概念,围绕这个城市的大的经济圈,另外的几个城市,相对比较大一点的,伦敦、巴黎、东京,这些城市的GDP也占到三分之一左右。在中国过去这几年,我们也是面临着大都市发展的快速时期。昨天黄海洲先生觉得城市化在今后三十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我们大量的农村人口,快速地向城市转移这么一个过程。目前国内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有28个拥有5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数量也是非常多的,我看了一下我们成都的统计数字,这个数字好象是06年的数字,我们成都市在我们四川省的经济地位也是非常高的,我们成都市的GDP占到四川的将近三分之一。到底什么是竞争力呢?其实在国际上,对什么是竞争力的定义,以及这个概念是否有用,还是有争议的,特别是在著名的经济学家之间,争议还不小,大家可能都知道美国的一位非常有名的经济学家,国际贸易的经济学家保罗.库克,他认为竞争这个概念适应于企业,并不适应国家和地区,道理很简单,他认为国家之间是根据自己的比较优势来进行生产和贸易的,这里面不存在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竞争,是一个企业的问题。但是美国哈佛大学另一位非常有名的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则认为国家之间是有竞争的,而且他认为现在的这种经济发展实际上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他有一本很著名的书,《国家的比较优势》。他的理论认为,原来在传统经济学里面,每一个国家根据自己的竞争优势来进行生产和分工,好像是这么翻译的。但是这些比较优势是可以改变的,他认为政府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政府通过他的政策和战略会影响到企业之间的竞争,会影响到产业结构的变化,而最终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大家平时在报纸上看的更多的是像世界经济论坛,每年对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有一个竞争的排名,有一个竞争指数,用的指标也非常的多,这些指标是不同类型的指标。去年是一共有50多个指标,120多个国家,类似的还有欧洲的关系发展研究所的全球竞争力年鉴,也是用了很多的经济指标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竞争力,主要有4组要素指标组成,包括总体的经济绩效,以及基础设施的状况等等四个方面,每一年评估一次,去年是55个国家,一共有325个小的指标组成。
我给大家讲这些的意思,目前关于竞争力,尽管这个概念有一些争议,但是大家对竞争力,或者是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城市竞争力问题,还是非常的热点问题。因为特别是在全球化加速的今天,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到底什么是竞争力呢?我前面讲大家没有一个统一的竞争力概念,我这里给大家一个定义,综合各位专家、各位经济学家定义的基础上相对比较广泛的定义。竞争力实际上相对于企业而言,也可以相对于一个产业,一个城市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国家而言,实际上是指一个企业一个产业,一个地区、国家,一定的时间以一定的价格生产一定的物品的能力,所以竞争力是一种能力,这是一种什么呢?是提供产品服务的能力,我们说一个城市,或者一个产业,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我们实际上是指这个企业,这个地区,或者这个国家他比其他的企业,国家或者地方能更有效的满足克服需求的能力。前面谈到两个不同的机构,每年作出的关于国家竞争力的指标,实际上我归纳起来,我认为他们这些指标最终都是可以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也就是生产质量来衡量的。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来衡量的,也就是说衡量一个地区、国家或一个行业竞争力,实际上我们可以用这个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水平来衡量。
实际上不管是世界经济论坛,还是管理发展研究所,他们制订的这些竞争力的指标,实际上可以分成四大类,一类就是生产率,就是一个地方的劳动生产率,第二就是就业率,因为劳动生产率高就业率低,但作为一个社会发展指标,作为一个总体竞争力的指标的衡量,特别是对我们大部分政府,不管是中国的政府,还是其他国家的政府来说,充分就业都是一个重要的社会指标。传统的竞争力只包括这两个指标,一个是生产率,一个是就业率,我现在给他加上了另外两个,一个是环境的质量,因为大家可以从过去这三十年中国的发展可以看出来,当经济高速发展的时候,实际上也有一定的成本,这个成本就是对环境的污染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所以把环境的质量也放进竞争力里面来,作为一个指标,我认为是衡量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竞争力的一方面。第四个方面在国外的经济学里面有一个名词,叫社会整合力,实际上用我们中国的话说是一个社会和谐的问题,你可以在南美的很多国家,在90年代有一些国家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但是他的社会之间各利益集团之间出现了很大的矛盾,到一个经济体一个社会而言,没有社会凝聚力的时候,社会不和谐的时候,也同样会影响到这个国家的竞争力,这四个是可以看成衡量竞争力的四组指标。
实际上我们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跟企业的效率或者企业的绩效相关的,另一部分是跟政府的效率和绩效相关的。这四组指标里面都同时受到这两个部分绩效的影响。我所归纳的是影响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城市的竞争力的四类因素:第一类我叫外部与宏观的因素,这一的因素是指受地方政府控制的因素,下面我给大家讲这四组因素里面的内容。第二个是一个地区的自然禀赋,这也是从一个方面来看也是不属于地方政府控制的因素。三块是投资环境,这一块是我们昨天谈了很多的。这里包括政府创新,包括我们谈到的城乡统筹发展等等,这方面的一些内容,这些内容是完完全全在地方政府控制下的。第四个方面是一个地方创新,采用创新的能力,这也是一个城市的非常重要的一方面。
下面我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在这四组影响竞争力的因素里面都有哪些具体的内容。我们先讲外部的宏观环境,这里最重要的当然第一是国家,一个国家的法律监管的框架,这一块的内容,从一个国家来说,这实际上是政府可以控制的。但对于一个下一级的政府,一个城市或者一个省、一个乡、一个政府来说的话,上一级的法律监管的框架是下一级政府不能改变的。另一个方面,就是一个国家的宏观政策,这里包括他的货币政策,利率政策,这也是同样属于中央政府这个层面来决定的东西。第三个方面实际上是一个地方现有的产业结构和趋势。像东北就是一个重工业基地,这个是他原有的经济结构决定了这个地方,他现在的竞争力在哪里,这种比较优势。从一个历史时段来说,现有的产业结构和趋势不是地方政府来控制的,但是我下面要谈到,实际上影响你今后的产业布局,这一块是可以在将来受地方政府控制的.第四个是技术进步,这些不是说是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能单独控制的东西,这些是外在的因素,还有一方面我这儿没有列出来的,我觉得可能大家平时不是特别的注意到的。就是一个地区的需求的结构,或者他需求的特征,这也是决定一个城市很重要的一方面,为什么需求对一个地区的竞争力产生影响力呢?比如说我们四川人爱吃辣椒,这就自然而然的决定了,我们有很多的产品、创新,可能在这些行业和产业。这是关于外部一些宏观因素的基本要素。
第二个方面就是自然禀赋,这里大家平时对中国的内陆城市,像成都这些的城市来说,地理位置是我们没有办法改变的一种状态,包括我们距离海港的距离,昨天在大会上我的同事杜大伟先生和我忘了是哪一位演讲者提到的一个例子,他说有德国的投资者抱怨从成都运东西到上海比他从法兰克福运到上海还贵,上海他是用水运,成都因为是内陆城市,是我们所不能控制的。第二个就是我们周边的自然环境,旅游资源,这不是我们能创造的。但是这里跟第三个方面我想是非常有关联的,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我们现在各地都在过去这几年,城市的发展速度很快,但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原有的一些自然环境,遭到了损害,包括这里我说的自然环境也包括我们城市的人文历史文化的文明,这些是自然的禀赋,是你遗传下来、遗留下来的东西,这些东西实际上看上去是政府好象不能影响的,但实际上对将来你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来说,你现在的政策是可以,而且是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第三就是关于投资环境。而这一块恰恰是我们地方政府,特别是在座各位的领导,你所能控制的,这里我们座谈的最多的政府创新,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政府的创新是为了改变的城市的总体环境,最终来改变一个城市的总体竞争力。这里我把他分成三大块,第一块就是监管的质量和成本方面。在座的各位领导可能都深有体会,我们出台的任何一个政策,任何一个规定,任何一项地方政府的法律,最后都会对我们企业的生产成本,对我们生产过程中的所有的生产要素,劳动力、土地、资本等等这些要素,他的成本都会有影响。不光是直接影响到这些生产要素的成本,另一个很重要的是影响到这些要素之间的组合,也是最终会影响到一个企业、一个地区的生产力。
第二块就是宏观经济环境,前面谈到的是中央政府所控制的,实际上还有一块是地方政府能控制的。特别是关于市场竞争的这一块内容。包括我们昨天提到好几次的像物流这些行业,如何能增加这些行业的竞争,降低物流的成本,对中国内陆的城市,像成都这样的城市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第三块是基础设施和劳动力市场,包括我们一个地区的员工的技能,劳动力的技能,劳动力的水平,以及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特别是土地这一块,房地产的价格很重要的是我们的土地价格,所以房地产的价格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方政府在土地的分配方面的政策。是否有一个公正、透明、市场化的这么一种土地拍卖政策,使得一个地方的土地价格由市场来决定。
对中国来说,我们的硬的基础设施,应该是非常不错的,在很多地方是超前的,应该说中国政府做的非常不错的,不仅仅是在中央政府,而且各个地方政府也做的非常不错的,但是我们在金融和土地这一块,有很多是需要改进的,因为这对一个企业的竞争力的影响,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非常非常的重要。这是影响城市竞争力的第三个方面就是投资环境。
影响城市竞争力的最后一方面就是我所说的学习和采用创新成果的能力。在现代信息经济时代,实际上原有的这种依靠,或者是基于自然禀赋的比较优势已经显得不重要了,恰恰相反,一个地方、一个国家他的这种企业和政府学习的能力,创新的能力,显得非常的重要,因为正是因为这种学习和创新的能力,形成了一个地方,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新的比较优势。这一块我们昨天谈了很多,政府的创新,像我们成都的城乡统筹方面,这一块的制度上的创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另一个方面就是企业的创新能力,对于一个地区来说,一个城市他是否有竞争力,最终是取决于他的企业是否有竞争力,在这里最终又取决于他的企业是否有创新的能力,政府的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投资环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提供来影响一个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企业的效率。所以最终决定一个地方竞争力最重要的因素实际上是企业的创新能力。那么这一种能力实际上也是他适应外部或者宏观因素变化的这种能力。就是企业或者一个地方政府能否从自身或他人的经验里面学到东西,然后以此来建立起他的新的比较优势。这是影响城市竞争力的四大方面。
从上面的这些分析可以看出来,投资环境直接影响到生产要素的质量和成本,就是我刚刚谈到的,一个地方政府他的法律规章制度,他的基础设施的好坏,他的其他的市场竞争的政策的制订,都会直接影响到一个企业的劳动力成本,资本的成本以及土地和原材料的成本等等和质量。所以投资环境的质量对一个城市的竞争力的影响是非常直接的。
另一方面他不仅仅直接影响到这些生产要素的成本,同时也影响到这些生产要素的分配和使用,特别是在这种行业中的分配和使用。所以最终投资环境会影响到一个企业的成本和收益。同时投资环境还有一个,通过政府这个层面还影响到政府的效率,就我前面提到的,一个城市的竞争力你实际上可以把它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企业的效率,另一部分则是企业的效率问题,投资环境还影响到企业的效率,通过政府的绩效和公共服务的质量来最终间接的影响到一个企业的竞争力。所以投资环境实际上对一个城市的整体竞争力的影响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下面我给大家举的这几组数字,是银行过去这几年和国内的一些机构,一起对全国的企业进行调查的一些经验数据。我们把城市分成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相对投资环境比较好的城市,这是在去年120个城市的企业的调查里面,得出来的数据,就是在投资环境好的城市,一般的来说,平均来说他的企业的生产力高于平均水平的50%。这对于一个地区的竞争力的影响来说是非常之大的。他对于一个地方的投资收益率也是有影响的。我们通过调查得出的经验数据,一般来说投资环境比较好的城市,他的平均的投资收益率在15%-20%以上,一个地区的就业的增长,我们前面谈到的四组数字里面,跟经济相关的,一个是生产率,另外一个是就业率,就业率的增长是平均每年高于10%。反过来在投资环境相对比较落后的城市,这一半城市里面,他公司生产率低于平均水平的50%,相差一倍,投资环境好的城市和投资环境相对比较落后的城市,企业的劳动生产率相差一倍,同样它的投资收益率也是在10%以下,它的就业率也在10%以下。所以投资环境实际上对一个地方的竞争力的影响从这一组数据里面可以看的很清楚。
我列出了一些城市,这里一个假设,当然每一个城市,任何一个城市不可能在任何一个领域或要素里面都是好的,我这里做了一个假设,假如每一个城市里他的投资环境,做到所有城市里面最好的话,他的全员劳动生产力就可以提高这么多百分比。这里我拿北京,相对来说他总体投资环境比较好,如果把他的现有环境进一步改善的话,他的全员劳动生产力可以增加4%左右。上海、杭州等等,包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他如果进一步改善他的投资环境的话,他的全员劳动生产力提高23%,成都在西部地区来说是最好的城市之一,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成都能把我们的投资环境水平提高到全国的最好的水平,我们的全员劳动生产力大概可以提高37%,像乌鲁木齐、本溪这些地方,他的投资环境的改善,能给他全员劳动生产力基本上翻一倍,可以看出投资环境对一个地方的竞争力的影响是多么的重要。
最后在我演讲结束前,我想给大家讲一下,这个竞争力实际上是一个很动态的概念,我刚刚讲到的这种城市的竞争力的概念和影响城市竞争力的这些因素来看,实际上可以看的很清楚,竞争力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这也正是美国的迈克尔波特(音)教授提出的静态的一个原因的概念。首先外部的宏观的经济因素都在我们提的全球化、城市化这些外部的因素,还包括一些新的市场的需求,产业结构、技术的进步等等,这些都是在快速的变化,也正是因为这些外部的因素在快速的变化,影响到市场需求和最终产业结构的变化。原来我们认为是有比较优势的这些因素最后很有可能变成你的一种比较劣势,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在计划经济的时候或者在全球对重工业军工业产业需求很旺盛的时候,像东北这样的地方就有很好的比较优势,因为他有很多现有的这一类的工厂,但是现在当大家的需求转向消费品的时候,这些原有的比较优势,就变成的东北的比较劣势了,所以竞争力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之所以是比较,不光是跟别人比,而最终是他跟市场的需求来比较。也正因为这些外部因素变化急剧,在现在全球化的经济里,资本、劳动力和企业更带有流动性。这里跟中国的内陆,中西部地区来说,今后面临着一个很大的机遇,实际上就是这种制造业由东南沿海向中西部转移的机遇。因为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东南沿海地区的劳动力的成本越来越高,从江门来的郑市长对这个深有体会了,对劳动力要求越来越高的时候,他就会把这些生产基地转向到内陆地区,不一定要转到这儿来,如果你这儿的投资环境不好,可以转到老挝、越南等东南亚地区。在这种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可能是一个机遇,但也有可能错过这个机遇,是否能抓住这个机遇,在很大层次取决于一个地方政府能否尽快的改善他的投资环境。
这一点我在前面提的,由于需求的变化,原来的比较优势可能会变成你的劣势。另一方面,特别是东部沿海,大家感觉到压力更大的是,你在改善你的投资环境,其他地方也在不断的改善。人家可能做的比你更快,也就是说正因为有这种竞争,所有的地方政府都在不断的改善投资环境,你认为你今天已经做的很好了,但人家明天又做出了新的东西来,他对企业成本的影响更小了,所以这一块我觉得也是竞争力,他是动态的竞争力很重要的一方面。
对于西部地区来说,在增强我们城市的竞争力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比东部地区更多的挑战,这里一方面是我们得到的禀赋方面,靠近港口靠近大市场不如人家,但同时也因为我们起步比较晚,我们在基础设施,在投资环境方面,也相对滞后与东南沿海地区。当我们不能去改变自然禀赋的这些因素的时候,也意味着西部地区,比较在改善投资环境方面要付出比东南沿海地区更多的努力。因为人家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的时候,他的运输成本比你低的时候,如果你受到政府影响监管的成本比他还高的话,那投资者自然而然的就不会到你这儿来,而回到东南沿海地区去,所以西部地区在改变投资方面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这也正是我们成都市在推进我们城乡统筹发展方面作出这种尝试,我觉得是难能可贵的一方面,在其他方面还没有做的事情,在自主创新上来下工夫使我们在改善投资环境的方面能比东南沿海地区做得更多、更快、更好,以弥补我们因为自然禀赋而造成的先天不足,这里最重要的也就在于是政府的不断的创新。我的演讲就到这儿,下面我给大家提出几个问题,供大家在接下来的讨论中参考,我前面实际上也提到了这些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中部西部地区是否能与沿海地区竞争?第二个问题我们西部地区到底有哪些比较优势?第三个问题就是说我们要竞争,如何来竞争?前面给大家谈到什么是竞争力以及决定竞争力的要素里面,我想大家可以得出一些答案,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政府改变政府的职能是起到一个很重要的作用。最后一个问题是政府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私营部门作为企业,我们又应该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我们西部地区能从沿海地区和其他的国家哪里学到什么东西?今天很高兴有沿海地区的包括江门市的领导,所以大家可以在经验方面做一些充分的交流。好,我的演讲就到这儿,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