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高兴主办单位请我来代表IBM公司,我们作为一个跨国公司如何看待城市竞争力、政府创新还有城乡统筹这个话题。讲之前,我想下午可能很累,我会很快讲完。我想简单说一下IBM公司基本的情况,我们的经验也许有一些代表性。进来中国,改革开放以后重新返回,1992年设立中国投资公司,中国有1万多员工,有27家分公司。我们做的业务很传统,有IT制造,包括服务器,还有一些存储器,还有软件销售和服务,还有一般性的服务,咨询等商业服务,我们对投资环境也是比较挑剔,所以我今天讲这些看大家有没有参考意义。我们是全球化特典型的公司,我们在全球有130多万员工,我们也正在转型,所以有些东西听起来不是比较新鲜。
我先讲一下我们在用新型的概念,全球整合企业,创新在里面起什么作用,怎么使这个企业将更多的投资和工作机会带到中国来。最后我想讲从成都角度来讲,具体在成都我们怎么投资。 先讲一下我们观察到全球经济正在发生非常大的变化。实际上我们观察到三种力量促使我们要不断的创新,要全球化。 首先第一就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上午蒙代尔教授也讲过,现在互联网渗透力很强,还有IT的使用率达到非常高的水平,中国有1亿多的网民,手机用户4、5亿。所以全球化技术的渗透,使得全球通信和各种各样业务流动非常快。 第二种力量从市场来讲,客户和行业来讲,我们越来越感觉到,市场需要差异化。因为竞争越来越同质。就是各个行业,公司企业之间,竞争越来越激烈,所以蓝海战略也是在这个前提下提出来。就是怎么差异化,跟其他的城市和国家区别开来,才可以脱颖而出。
另外一个就是要求在市场上反映快捷。 第三个变化就是新一轮的全球化特征。下面我讲一下。就是我们观察世界商业转变的趋势,就是在21世纪之前,世界是一个圆的,21世纪之后,最近我们看到,世界是越来越平,大家看到有一本书是《世界是平的》。这本书集中表达这么一个观点,就是世界变的越来越平,这是全球化最新的趋势,这个与IBM的观点是一致的。我们认为商业模式的变革是怎么变的,二战之前,我们认为是属于第一个时代,国际公司年代,什么意思?就是一个跨国公司或者西方一个公司他以本部为基地,他那里制造研发,然后向世界其他各个不同的地区和市场出口。这个就是出口模式,就是总部在美国,其他地方就是销售服务的机构。 到二战之后,实际到目前为止,大部分公司处于跨国公司年代。这什么意思?他看到当地有市场,为了贴近当地的市场,为了避开高关税和技术壁垒,以及更加的当地化,就是设立了更小的子公司,就是基本上把总部的机构复制了一下。比如IBM在美国总部公司是IBM美国,在中国就是IBM中国,韩国就是IBM韩国。就是复制了一下,在世界各个地方,他是一个孤岛性的子公司遍布各地。到目前为止,大部分公司就是处于这个状态。最新的全球化的趋势就是全球整合性企业的时代,IBM和一些其他跨国公司为领军的企业,就是全球变成一个家公司。就是把全球所有的子公司和总公司功能都整合了。整合之后,再根据他不同的要求,放在不同的地方,也不一定放在美国了。在这个年代,我们讲这个工作就像水一样,哪里条件适合就流到哪里去。比如IBM,全球原来有3000多个采购这么一个业务部门,不讲中心,反正地区和国家一些市场,我们整合之后变成一家,就是一家全球采购中心。我们把他放在深圳,就是去年宣布移到深圳;这个工作像水一样流,根据什么的规则,根据什么样的标准,从IBM的角度来有重要考虑的因素。第一就是专业性和专才,就是人力资源,就是市场和地方,他的人力资源因素怎么样,特别是他有没有能力承接全球整合性企业,或者跨国公司以及转移过来的工作。这个方面中国政府做了很多工作。中国人才优势也是在很多方面很明显,但是我们也感到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我在这个公司自己内部,还有美国商会,很多机构做了很多商业环境的调查,人才的缺乏,特别是综合性和高级管理人才的缺乏问题,一定是跨国公司包括我们自己认为,是觉得最需要改进的因素。中国跟印度比,跟菲律宾比有很多的劣势,我们也在做计划在发展人才。我们也在跟中国政府进行合作。这个就是第一个因素,我们要把工作放在哪里去,有没有人才。是要全球整合性年代,要为全球企业做服务交付。我们成都有一个全球服务交付中心。
第二个条件,就是当地的投资环境、商务环境是不是开放的。有好几个不同的含义,第一是市场的开放,上午市长也讲过,不断的放宽市场的准入,我们还要技术上的开放,政策上的开放。人才流动跟水一样,一个前提的条件就是你的市场是开放的。
第三个考虑的因素,一般大家都比较清楚,不用说太多,就是经济性的问题,就是成本的问题。中国过去20多年,改革开放是做的非常好,成就是举世瞩目的,虽然成本在上升,但是我们总体认为还是有吸引力。
在说到全球整合企业主要的趋势,我们认为21世纪或者下个10年,是很多服务性行业的兴起,这个跟政府的政策也是一致。我们也讲经济结构不合理,第二产业消耗太多资源和能源,我们认为服务业在未来会成为主导性的行业。在美国服务业已经占GDP的80%的比重,中国是40%,所以有很大成长空间。另外一个人才的问题,中国高级一点人才,他的技能这个组合不完全符合很多方面的全球整合企业的要求。所以我们在跟中国政府合作,在中国的30多所大学里面,正在推广新的学科,高服务科学管理工程,跟我们70年推动计算机这么一个新的学科一样,我们创立一个新的服务学科。服务科学即有传统的商务管理知识,也涉及到很多技术的,IT、信息产业的知识,同时也涉及到跨国怎么在一起,做团队合作协作的问题。还有项目管理,做商务这种咨询这种能力。所以服务业,全球整合性企业,在向中国转移工作的时候,是需要人才的。在这个意义上讲,每个国家,每个城市也有需要有自己的定位。就是包括我们曾经服务转移也是有很多种类,不是说每一个城市都是一样。这个刚才我也讲过开忙的含义。另外创新,我们希望作为一个全球整合性企业一些建议。人才我讲了,要希望政府可以投教育和培训来培育适合现在全球整合性企业的人才。要鼓励这种终身学习,鼓励协作。就是跨行业跨部门多学科的协作能力非常重要。另外就有团队的合作能力。在投资方面我们也希望政府可以鼓励创新,要有激烈,包括知识产权保护,如果没有好的知识产权保护,这个就缺乏动力。
基础架构方面,我们知道有一些基础设施像网络这种,我想强调一点,在中国的话,基础设施方面我们知道还是有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比如说我们有的地方运营的时候,电力要得到保证,拉闸的时候不管是什么企业,都要轮流断电。还有金融,刚才我讲很多的服务是在电信实施,被电信管的非常严。就是在市场准入上有非常多的限制。在金融方面也是。金融管制还是比较严格。所以有些东西不一定是地方政府可以做很多,但是讲投资环境的时候,还是把中国作为整体。
我讲一下成都有什么样的优势。成都有什么样的投资或者商业方面的存在。IBM在成都设立分公司是96年,这个到今年已经11年了,不单单是成都,是覆盖整个西南地区,我们有800多个人的队伍,增长最快就是去年11月份设立的一个全球服务交付中心。什么叫全球服务交付中心呢?就是说我们因为现在服务的对象是全球客户,这些客户很多包括日本企业和韩国企业,也有欧美的企业,他们把自己认为没有竞争力服务的外包给IBM,IBM再拿出最适合中国做的,在中国交付。我们中国已经成立了4家,上海一家,深圳一家,大连一家,成都一家。这是西部第一家,成立的时候大概200人,不到一年半已经增加550人。还有一部分是做全球采购中心,在各个地方也有当地采购的支持中心,在成都也有。在重庆昆明也有分公司。我们为什么选择成都,刚才很多演讲人都讲到,成都各个方面的优势,其中我想特别强调一点,就是说成都在软件服务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他是商务部认定的一个服务外包基地城市,这个给我们很多政策的保障,另外软件市场也有一定规模。另外从业人员,大学毕业生,政府的支持也是非常明显。另外我们跟本地的大学和业务单位也有很多的协作,包括人才培训,企业技术的研发标准制定有一些协作。
所以总结来讲,成都是一个很好的地方,我们希望更多的城市都可以像这个样子吸引更多全球整合性企业,包括跨国公司,将他的工作,资金人才吸引到这边,留住他们,让成都再成一个新的辐射点,辐射到其他城市。我讲完了。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