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坛事项 |  现场播报 |  图片聚焦 |  新闻中心 |  媒体关注城乡统筹 |  网友留言
现场播报
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杨伟民做主题演讲
中国网 2007-11-17 来源: 中国网

    各位朋友下午好!按照会议的安排我应该讲两个方面,一个是规划,一个是成都统筹城乡改革试验区的地问题。但是这是两个很大的题目,有限的时间不可能讲的很清楚。另外,我今年已经到成都来了8次了,5次的主题都是成都统筹城乡问题,该说的话已经说的差不多了,所以那半部分我就不讲了,我只讲前半部分。刚刚闭幕的十七大在三处提到了主体功能区,首先是在2020年的小康目标当中,其中提到了要形成主体功能区的基本形式,另外在区域协调发展的领域当中,我们要怎样去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也提出来了要按照主体功能区的要求来完善区域政策,调整经济布局。重要的支撑和保障是什么?当然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的财税体制。所以在财税体制当中,又专门讲到了要在未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题功能化的建设,来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在党的十七大报告当中,在三处提到了主体功能区,我想可见这一个事情是意义重大,不仅关系到当前的每一个人,而且更加重要的是关系到我们的未来,也许是15、16亿的人口。他不仅关系到成渝的国土,还关系到所有的国土,还关系到中国。在一定意义上他也会影响未来世界的经济布局。国家发改委已经成立了规划编制的小组来推动这项工作,我介绍一下我现在的基本想法。

有五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国家国土开发的现状和问题。我们要干一件事情,我们面对的对象是什么样的状况?首先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大家都知道资源这个字词.人力资源是一种资源,矿产资源是一种资源,国土空间也是一种非常非常重要和宝贵的资源,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以后当然也月球也可以作为人类的基础,我们的家园就扩大了,但是目前为止我们只有一个家园,就是地球,这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家园,中国的家园是什么样的状况呢?幅员辽阔,960万平方公里,全世界第二,自然状况多,气侯条件很复杂,包括降水,最高有4000毫米,最少的只有25毫米,还有生态环境脆弱的问题。 这就是我们国土复杂的空间的基本表现(PPT),三大阶梯的状况,我们虽然幅员960万平方公里,第二个阶梯就是我们的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我们真正的平原的面积,也是人类最适合的土地,只占国土的12%。这是我们国家沙化和沙漠化的状况(PPT),这儿有自然气侯变化的原因给他扩大了,除去人类破坏的因素,原来的沙漠和沙发化的地区就很广阔了,这是我们其它的生态敏感区,这都是我们的专家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做来状况。这是我们人口分解的状况(PPT),东南部地区占土地面积40%多,但是集中了90%的人口。总结起来和国际进行一下比较我们会发现,虽然我们国土面积很广阔,我们每平方公里的人口是135人,还是比较宽敞的,但是如果要是扣掉了刚才大家看到的不适宜大规模的工业化城镇化的地方,还有很多人长期居住在生态比较脆弱地区,如果扣除这些之后,我们就是有283人每平方公里。当然还是比印度、日本好一些。通过前面几张图,我们可以得到几个基本的结论,第一个就是不是所有国土空间都适宜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镇开发,所以我们必须尊重自然,虽然他原来就是那样,但可能还需要要保持他原来的面貌和状况,这也是现代化。保持他原来的自然本底,所以要尊重自然,科学的开发。

第二,虽然我国国土辽阔,但是由于人口众多,不宜开发的面积很大,人均拥有的真正适宜开发的国土空间并不大,必须节约空间,集约开发。 第三,因为是这样的状态,不同的国土空间不是都应该承担同样的功能,必须区别对待分类管理。有生态功能的就承担生态功能。所以应该在我们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上,区分我们的国土空间,分别承担不同的功能,然后进行分类的管理。

我们前面所说,自然本底的状况,那么我们是怎么变化的呢?改革开往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比较,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推进。与此同时,我国的国土空间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有利的支撑了我们国家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同时,也带来一些必须正视的问题。这里面主要有这么几个问题,第一个就是空间结构不合理,生产空间偏多,特别是工业生产占有空间偏多,生态空间偏少。国家的退耕还林做什么?1亿多亩的耕地,从原来的农业生产变成了生态的空间,这就是一。工业所占用的空间大概有5万平方公里,日本只有1600平方公里,他工业创造的价值和我们是一样的,或者是稍微多一点,可见我们工业空间占用是偏多的。这样的话,还就挤了人居住的空间。再比如日本,大家前面看到,日本的国土空间比我们还要紧张,但是日本是1.3亿人口,纯粹用于居住的空间是1.1万平方公里,也就是人均80平方米,这是不包括道路等等其它的东西,如果我们要分城市和农村,那么农村居住的空间偏多,城市居住的空间偏少。城市的人口有5.7亿,但是城市的区域却很少。而所以城市的这一些空间并不只包括人的居住,他还包括公共设施和绿化,所以扣除了50%,人均只占有30多平方米左右,所以用于汽车、水泥的空间就偏多了,我们为外国人生产,为了提高外国人的生活水平占用的空间偏多,我们为什么搞这么多的钢铁、煤炭,手机、袜子、领带等等,百分60%、70%是为了提高美国人、欧洲人、日本人的福利水平。

第二个问题,就是农业地区存在盲目开发问题。所以很快逼近了18亿亩耕地的底线,耕地都在平原地区,确实是适合城镇开发的,但是我们现在进口的农作物,相当于进口了5亿亩的耕地了,如果我们还要占有耕地,就要进口更多的耕地了。对于生态地域来讲,存在的问题,有肆意开发森林、沙漠、泥石流、沙尘暴,城市地区就是过度开发,这是北京人爬香山的景象(PPT),当人居收入达到一定的情况之后,大家就不到王府井去了,都去香山找环境去了,当你过度开发,你把大片的空间都占领了之后,就没有环境了。 看这张图,最深的颜色是超开发强度的地区,珠三角、京津地区等等,成渝地区大家可以看这是两个点,成都市和重庆市点上开发强度事实上已经超过了25%,这是全国地下水开采的状况,超载是红颜色的地方。 稍微介绍一下国外的情况,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国家,他也是平原很少的国家,日本大概还有70%的面积是森林的空间,森林空间是主要的。他通过60年代的4.43%到现在的8.31%,要么是农业空间转变成了城市空间,他的耕地面积在减少,这是日本开发强度的变化,这是什么概念呢?就是所有的城市建设区域、工业区,道路占整个国土空间的比重,这是日本理念的变化。这是荷兰的状况,他几万平方公里他也保留大量的绿色空间。

这是德国的开发状态,他们是12%,德国就是七大都市区。这是美国的状态,他的开发强度也很少,要比欧洲要小的多的多。 这是国外的部分地区和我们国内部分地区的比较,这里面的概念和空间是有关系的。理论上讲,可比的空间是一样的。按照行政区很难找到一个相等的尺度。但是大体上可以看出来比如佛山是3000平米公里,德国斯图加特是20%,在比如说北京他是1.6万平方公里,现在已经开发到了18%。日本的三大都市圈,集中了日本的68%到70%的经济和人口,平均每三个经济圈的面积是18.万平方公里,但是也只开发是15.6%,法国大巴黎地区开发强度也只是21%。这是开发强度比较高的地方,和国外的开发上相比较已经不相上下。当然我们有人口重大的因素,我们不可否认,问题在于我们没有达到他的收入水平,如果我们达到他的收入水平我们开发到这种程度是可以的。

比如说我们的城市化还要推进,我们还有那么多的农村人口,他还要到城里来,是到那些城市去?所以针对现实问题面对未来的趋势,我们要明确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中,哪些区域应该优化或者重点开发,那些区域应该限制或者禁止开发,那些区域形成国家未来大的总体的布局。或者是保持我国的安全区域。 什么主体功能区域?就是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最终实际上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城市化地区,他的主体功能是什么呢?就是集聚经济和人口,但是他有同时必须要保留相当一部分的生态空间和农业空间,比如一个地区的长三角都变成水泥路面,那他就会变成一个老工业区,大家都会跑出来。现在开发一部分,比如说18亿亩的耕地。他是提供农产品,同时有少部分的农村人居住,同时他也有生态功能,至少他提供的是一种绿色,限制开发区的一部分和禁止开发区的将构成我们国家的生态开发区,他是提供生产产品,他不是提供工业,也不是提供农产品,而是提供生态产品,国家从产品的角度来改。

这些基本的特征我就不多了说了。比如城市化的地区,还有农村地区口很少这是一个过程。目前国家确定的主体功能区的办法,是发挥两个积极性,第一是构筑未来的国土开发格局,比如在沿海的三大特区形成开发区。比如长三角、珠三角如果能够集中一亿人口的话,那么我们的问题就解决了,还有市一级的小的经济区,比如福建地区,北部湾地区。还有沿长江可能就构成一个长江下游,长三角的城市区等等。构成一个中原城市群。这样沿着这个思路下来,构成了我们国家未来的城市群的构架,实际上也是未来国土空间的主要构架,如果这些地方集中了70%的人口,我们就可以集中大量的国土来保证生态和农业。 实现我们有一些特定的任务,要明确他要怎么做,还要确定这项工作基本的完成,我们已经对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技术做了综合评价,哪些地方适宜开发,那些地方不适宜开发,我们心里是有数的了。这个地区到底是优化开发,还是限制开发,至少我们做这个规划,体现了一个依据自然环境的状况,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来定位,当然也要考虑到未来发展的潜力,到底究竟这个地方未来的潜力怎么样?加上现状来确定这个区域的主体功能区,最后还要明确这个区域的政策。 目标就是要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措施,这是首要的目标。同时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还要缩小城乡区域差距。第三要在缩小的同时,还要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增强,而不是破坏。比如我们西部开发的过程当中,虽然对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也有一定程度的盲目开发,导致持续发展能力的削弱。

具体的目标是要基本形成主体功能区,定位清晰的国土空间格局,实现人口分部与经济布局相协调,实现人口和经济的分部和生态环境像协调,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生活条件同质化。基本原则就是要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也要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实际上说白了就是以人为本,为现代的人未来的人为本。原则我就不多说了。 什么叫优化开发区呢?就是经济比较发达,人口比较密集,开发强度高资源环境问题更加突出的问题,我们要作为优化开发区。这是功能定位,这是要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区域,体现竞争力的区,同时也是全国重要的人口和经济密集区,带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 重点开发区域是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同时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比较强,发展的潜力比较大,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比较好的区域,这是自然环境所决定的。为什么要剔除重点开发区,这个有很多争议。重点开发区或者是城市化密集地区是自然形成的一个过程,是市场的规律作用的解决,这是事实不口否认的,但是为什么我们现在要提出来,一个是要落实区域发展的总体思路就是西部开发,中部崛起,同时要拓展发展空间。因为我们三大经济区,他现在面临的突出的问题都是资源和环境的压力,非常之大。

其中三大城市,上海、北京、深圳的人口压力也已经到了极限,所以要提出一些重点开发区,引导市场主体的行为向这些区域积聚的话,也就减轻了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 那么限制开发区是生态系统脆弱,天生就是脆弱的。生态重要性就说成都,比如保护大熊猫。自然灾害危害性很大,比如说可能会发生地震风险很高,而且关系到全国和较大范围的省的安全的区域。限制开发区好象不太好听,但是反过来想我是要让这些区成为我们过程的生态功能区,而且这些区往往是贫困地区,而且是经济比较落后的区域,所以怎么去改变当地生活水平,要靠当地的条件和环境,我们是没有办法解决的。把当地的问题放在更大的视野上来考虑,才能真正去解决当地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问题,从根本上提高这些区域人民生活水平的长远之计。

这是我们国家的大体的限制开发区域的分部(PPT),所以他的功能定位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全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要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的示范区。我相信这样地方应该能够成为我们未来真正能够做到人与自然和谐,他的主要任务是增强提供生态产品的能力,同时也不是说不允许你进行任何形势和规模产业的开发,而是允许你可以搞一些适宜当地开发,不破坏当地的开发活动,第三条叫做转移人口,这也一个长期的过程。还有他的一些管制原则我就不多说了。 禁止开发区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五类。 这是今后国家禁止开发区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PPT),最后是政策的基本方向,首先是财政政策,这个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要加大对限制开发区的财政转移支付,主要是一般县的财政转移支付,现在不到100%,他要保障当地的生态,当地一定要掏一些来保证他这么做。

    第二就是要设置一个更为综合的生态修复和转移支付制度,现在我们已经有了,比如说退耕还林还草,还有修复方面的资金投入,转化成为更为综合的,然后每五年一个一个的解决,我们面临的一些问题生态地区,我觉得这个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这些区域的人民生活水平也要每一年增长,有一个稳定增长的机制,当然有一个自然保护区的面积,他要提高他的管护的经费标准,现在很低,我们现在划的范围很大,跟美国是一样的,但是保护经费的管理水平是很差的。第二条就是政府投资,政府投资基本上是按照领域来安排,今后可能按照领域安排,主体功能区来安排的方式。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