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坛事项 |  现场播报 |  图片聚焦 |  新闻中心 |  媒体关注城乡统筹 |  网友留言
现场播报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做主题演讲
中国网 2007-11-17 来源: 中国网

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我演讲的题目叫“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要求,强调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布局合理,集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增强综合城镇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型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为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体。贯彻落实十七大关于城镇化的战略、方针和政策,加快城镇化进程,对于实现2020年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建设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意义。学习十七大关于城镇化的有关的论述,我觉得有以下五个观点特别是要值得我们关注。

第一,报告提出到2020年要把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要求。那么根据我们去年全国的城市化率,已经达到43.9%,接近44%。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的比率已经下降到42.6%或者是43%。“十五”期间城市化率每年大概提高1.3个百分点。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每年下降1个百分点。各个省的情况差别比较大。比如说浙江省是全国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地区,而且也是第一产业劳动力下降最低的地区。去年,浙江省的城市化率达到了56.5%。第一产业劳动力从业比率下降到24.7%。是全国第一个把第一产业劳动力下降到四分之一以下的省。

第二个是江苏省,下降到30%以下,按照这样的趋势,在城镇化和第一产业劳动力转移走的比较快的省,到2020年,我们测算了一下,城市化率可以达到60%的水平。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可以降到30%以下。达到这样的要求,我们国家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当中,将会出现一个阶段性的目标和变化。因此,按照这样一个要求来落实十七大提出的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目标中,使城镇人口的比重明显增加的目标。我们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之一,实现了城市化这样一个目标。对于推进全面小康的进程将会起到一个至关重要的目标。中西部地区的农业大省现在要加快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现在农业化人口比重最高的几个大省。河南省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占到55%,像湖南省占到56%,四川省我没有查,我估计也是50%以上。这样的省一半以上的劳动力还在那里从事劳动力生产极低的农业劳动。城市化水平也很低,你要想达到小康的要求是很难很难的。所以西部这些农业大省,特别是城市化进程滞后的几个省,我看要加一把劲,在工业化、城市化方面向沿海省份学习,力争到2020年能够达到浙江或者是江苏的水平。如果能达到这样一个水平,我们整个全国的工业化、城市化、以及现代化就可以大大的推进一步。

这是我想讲的第一个观点,第二个就是十七大报告,这一次在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部分,提出了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那么提出这个形成城乡经济水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这在我们党的文件里面是第一次提出来的。对于指导今后城乡统筹发展,特别是指导农村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我们理解所谓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至少应当包括六个方面的一体化。

第一个一体化就是城乡发展规划一体化。就是不能再搞城市的规划,农村的规划,各个城市要在你所属的辖区内,实行城乡统一的规划,在整个辖区内,什么地方是农田保护区,什么地方是工业区,什么地方是居住区。什么地方是商贸区,什么地方是休闲区,什么地方是生态涵养区。要进行总体规划,要请城市规划设计院的同志或者是专家进行充分的论证,再进行总体规划,而且这个规划至少要搞20、30年,经地方人大讨论之后作为法律,政府换届但蓝图不变,这样干个10年、15年城乡就会发生大的变化。

第二个就是要实现产业一体化。农民生产的农副产品,要通过合作社。城里面的化肥厂、农药厂、农机厂也要向农村延伸。化肥厂要改成公司。就像美国那样提供一整套的服务。 第三个一体化就是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道路、供水、供电、污水处理等等要从城市向农村延伸。 第四个就是公共服务一体化。教育、医疗保障要逐步的城乡统筹起来,现在虽然是两个制度,但是中间要灵活接口,逐步提高农村的医疗保障水平。逐步逐步一致起来。 第五个就是城乡就业市场一体化。农村的劳动力,到城市来就业,不能设置任何的门槛和障碍,城市的劳动力愿意到农村去办企业也要鼓励。 

第六个就是管理一体化。上个月我看到青岛市,他们已经全部取消青岛市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区别,统称为青岛居民。农民只要在城市里面有房子、有工作,就可以登记为当地所在地的户口。我们要逐步按照这六个统一的要求来建立一个新格局,这样不仅到2020年使我们的几亿农民可以过上小康生活,更重要的是可以把农村潜藏的巨大经济潜力释放出来,来支撑城市工业化、现代化。

第三,要积极实施城市群的发展战略。这是十七大提出来的。要按照城市规模集群化,土地规模集约化的要求,来形成一个大城市、特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这样能够布局合理的城市群。通过这个城市群的发展,能够完善整个城市群的功能。在城市化进程当中,发挥他们吸纳农村人口的重要作用。

第四,把城市和城市群打造为新的经济增长区。这也是十七大提出来的。怎么打造呢?城市和城市群都要大力发展二三产业,特别是要形成二三产业的产业集群。通过二三产业的集群的扩大吸纳农村人口到城市就业,吸纳外地人口到你这个地方来就业。通过二三产业的聚集来形成人口的聚集,进而扩大产业的规模。产业的发展和城市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没有产业的发展,你硬要搞一套城市建设,你这个城市就没有依托了。所以要以产业的发展来带动城市化的发展。

产业的发展就是要突出优势特色,不一定要搞得产业结构很全,一个城市有一两个产业搞得很突出,搞得在国内国际市场的占有率达到很高的水平,就能够带动你这个城市的发展,形成你这个城市的特色和独特的竞争优势。我们看看美国的城市,比如西雅图,实际上就是两个企业把城市撑起来了,一个是波音公司,一个是微软。西雅图那么大一个城市,有名的就是这两个企业,实际上就是以两个企业为核心的,一个是航空工业的产业集群,一个是软件的产业集群,两个企业带动两个产业集群,就把西雅图带动起来了。现在看看我们中国的城市,都说我这里产业集群,什么都有,但是什么都没有优势,什么都做得特大。以后不是看你产业全不全,而是看你有没有支柱产业,有没有优势特色产业。

像成都这个地方最突出的第一大产业就是飞机制造,能不能以成飞为依托,形成一个航空工业的产业集群。第二个就是核工业,形成一个产业集群。第三个就是机械工业,形成一个产业集群。一个城市有两三个产业做得很有特色,在国际市场上很有名,我看就足以把城市带动起来了。以这个依托形成一个服务体系。而且要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我们不能老是重视第一产业,忽视第三产业。最近一个德国的搞物流的专家讲了一个数字,令我们非常的吃惊,他说你们中国的物业很落后,我们有一批货从德国的汉堡运输到上海,成本比你从成都运到上海还要低,就是我们的物流太落后了,成本太高了,所以城市的发展,要形成一个服务体系,不光是发展第二产业,还要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

第五,城市建设要以提高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这是我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来的,这一次十七大又提出来了,城市建设不在于你楼有多高,大广场怎么样,关键是看你这个城市的人口承载能力怎么样,对产业的承载能力怎么样。外地的劳动力有没有地方住,有没有工作。公共汽车、看病、孩子上学方便不方便。因此要以这个为重点来发展城市,在这一点上,我们要向珠三角学学,珠三角现在围绕着珠江口东岸这么一个狭长的地带,集中了6000多万人,几乎把一个韩国的人口都集中在一块了,还有一个是香港,一个是香港600万人,一个是深圳1200万人,还有东莞,原来是地级市,现在是副地级市。改革开放初期是60,70万人,现在据说是1000万人。它是一个世界级的特大城市。接着是广州,上千万人,接着是佛山也是上千万人。就这么一个狭长的地带分布着5个几百万到上千万人的大城市。为什么这里有那么大的承载能力,它的供水供电都解决的好,现在这个地方已经不堪重负了,需要向我们中西部来扩散了。所以中西部城市化,工业化是一个很大的机遇,总之我们要深入的理解党的十七大关于城市化的有关的要求战略方针政策,从而使我们健康的发展。谢谢。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