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刚才杜大伟先生对投资环境进行了精彩的阐述,这里我想结合成都的案例,就成都的投资环境谈一点看法,我讲三个问题。 第一个大问题是投资环境案例研究的重要作用,2002年以来,世界银行在中国开展了大规模的跨区域的投资环境调整,并进行了比较、分析和排名,提出了有益的建议。与世界银行开展大规模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相匹配,国家信息中心从2003年开始,通过实地调查的方式,开展了城市环境的案例研究,我们所以选择以城市发展为案例研究。 第一是中国的地域广阔,不同城市的发展水平和要素差异很大,可能会忽略城市的特征和投资环境的改善。深入的案例研究有助于比较不同地方的差异,特定城市的特定环境。 第二,城市的投资环境与城市的发展战略是高度相关的,不同的战略设计和执行能力,影响着一个城市的投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决定着这个城市的投资环境的改善空间。战略因素在分析研究中是很难量化的。通过深入的案例研究,有助于理解城市政府如何通过战略选择和战略引导,实现投资环境的改善。 第三,城市环境投资研究重视评价和可操作性的建议和措施,世行此间进行了研究,提出的主要是一些有普适性的建议,更有助于分析特定城市的优势和劣势。
概括来说,对于投资环境的着眼不仅要关心大战略,更要具体而微,不仅要分析特色,还要把握城市的特色。在对策建议方面,不仅要具有普适性还要针对性强,我们十分重视投资环境的案例研究这种方法,通过这种方法,类似于像成都这样的城市虽然在120个城市当中排名并不靠前,但是通过案例的分析,他的特色就能体现出来。
第二个问题是投资案例的不同视角,我们选择了两个分析视角,一个是政府战略视角,这主要是考虑到世界银行2006年发布的对中国120个城市的研究报告,对于同一个城市,同一个政策背景下的投资,不同企业有不同的评价,另外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对杭州市总体评价,分别了按照第二和第十一,对于惠州分别是第31和第5名。这两组数字说明不同企业对城市投资环境看法不同,包括我们成都市在内,不同类型的企业对城市的排名都是不一样的。我们进行研究,希望从分析企业的差异化入手,探讨政府改革的方向。
第二我们在杭州、惠州、喀什等地方开展案例研究,在不同城市的调研,使得我们对政府的战略有了不同的深刻感受。第一个是政府的战略选择对投资环境的改善和经济发展有相当大的影响,恰当的战略选择有利于引导要素的合理流动,推动环境的持续改善。不恰当的战略选择可能导致城市在改善投资环境和发展经济方面,走很多的弯路。第二个感受是目前各个城市的战略趋同现象比较严重,盲目的战略势必导致产业单一,会带来恶性的竞争,这对城市的发展是不利的,我们希望通过研究和建议,鼓励差异的定位。
第三个感受是投资环境改善不能停留在法律层面,而是要从政策宣传到战略实施,从政府决策层到执行层,只有执行力强的城市才是全面的。这些感受促使我们把城市的战略投资环境联系起来,深入分析城市的战略选择和执行,对改善投资环境的影响,我们选择了从企业、政府双重视角考察环境,从供给两个层面来分析环境,并且努力把企业视角和政府视角联系起来,探求企业化差异化和城市化差异供给的态势,我们希望通过这个研究,对投资环境改善当中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梳理。同时也希望借此倡导三个理念。
第三个问题是,投资环境案例的分析和评价。基于政府和企业的双视角,供给的双层面的分析,我们对成都的投资环境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政府战略视角考察投资环境,一是要看战略设计,二是要看政策组合,三是要看战略执行。 从战略设计环节,看成都的环境发展战略和城乡一体化为核心,以规划化建设,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与保障,是基于成都市的产业基础所做出的抉择,这一点,与其出示条件是相匹配的。 从配套条件看成都在城乡统筹和政府转型等方面,形成了较好的政策组合,对于其战略定位,具有较强支撑作用。 从战略环境看成都的创新都堪称是亮点,我们从企业视角考察投资环境,要看不同所有制的企业的差异化需求,成都市政府针对国有企业剥离社会职能,减轻社会负担的需求,针对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的融资难问题,提供融资平台,提供担保服务。针对外资企业,对于产业配套的需求,打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同时,企业的各种诉求,会及时的反映到政府相关部门,成为政府制定和执行环节的重要参考。
通过这些调查和分析,我们可以将成都投资环境的特征和经验,概括为三个特点和五个动力。 三个特点: 一就是城乡统筹。成都以大城市带动大农村,在全国率先开展城乡统筹综合改革试验,探索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问题。在同要素、同公共服务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验,现代城市和农村进行和谐交融的形态初步显现,为内陆城市进行城乡一体化的改革创造了宝贵的经验。 二政企和谐互动。成都的政企和谐关系不是单向的主导而是双向的互动,针对不同类型的差异化的需求,政府能够研究,不同诉求都有着顺畅的表达渠道。我们访谈的企业,普遍反映,成都的政企关系日益和谐,近两年来,进步尤其明显,我们可以预计,在世行下一轮的问卷调查当中,如果在指标上可以增加和谐因素的权重,成都的排名会有较大的提升。 第三个是产业协调均衡,成都致力于发展三次产业,全力打造服务业新优势,积极开创现代农业新局面,在产业结构相对均衡的基础上,突出现代服务业的比较优势打造城市品牌,梳理城市功能,优化创业环境,人居环境。这是三个特点。
五个动力是指:工业化推动,信息化促动,市场化带动,城市化驱动,国际化拉动。对于每一座中国城市来说,这五化作为宏观背景是共同的发展环境和时代特征。但是能否准确的理解“五化”,把握“五化”,则有赖于城市政府的探索和创造。成都正是通过政府创新推进了“五化”,融合并内化了动力。应该说由于区位条件和发展水平的客观条件的约束,相对沿海城市而言,内陆城市实现投资环境的优化,需要更多的努力,更多的创造。成都市更多制度的创新,形成了特有的模式,创造了许多的经验,通过调查和分析,我们和世行的专家都认为成都的投资环境的改善是非常明显的,通过城乡一体化的大力推进,为我国改善二元结构探索了新的有效的模式。在改善环境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成都已经成为全国内陆的标杆城市,成都的这些经验值得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和全面总结,值得大力推广。我们相信,成都创造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以及一系列的配套政策和措施,一定会在我们国家经济体制和政府体制改革当中,在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和历史上,重重的写上一笔。
最后,我们针对成都的特点和情况,对城市投资环境的改善,也提出两个方面的建议。 一,继续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紧紧抓住作为全国城乡统筹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有利时机,综合运用规划调控、政策推动、投资带动,资源整合等有效手段,加快工业化带动农村,城镇化转移农民、产业化提升农业的发展进程,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地。 二,是继续推进差异化发展战略。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中心,布局产业,规划城市,限制发展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控制发展重工业,要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的环境需求,提高政府的服务力,不断增强差异化的服务能力。采用政府和企业的双视角和框架,对城市环境进行研究是一次全新的尝试,我们希望这样的视角和分析,可以对不同的城市建设有特色的差异化的投资环境,提供有益借鉴,我们也更期望在各界朋友的共同努力下,投资环境的研究能够不断的取得新的进展,为推动城市的发展,推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做出贡献,谢谢大家。 |